“生命在于运动”,科学运动是提高个人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适量的运动可获得健康的收益,提高心肺耐力,促进心血管健康和代谢健康,改善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健康,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防治慢性病,改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WHO将适量运动列为实现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而我国实施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包括了“全民健身行动”。
SPORTS
01
什么是适量运动
所谓适量运动,就是适合运动者自身情况和条件,有助于改善身心状态的体育健身活动。而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量是其最基本要素。
运动方式
运动方式指运动者所采用的具体的身体练习方法,也称为锻炼项目。
不同的运动方式,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刺激,产生不同的锻炼功效。因此,选择正确的运动方式是适量运动的关键。如为了增强心肺功能可以选择耐力性运动,为提高肌肉力量可选择抗阻训练等。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通俗地讲,就是锻炼中要费多大劲,一般分为小、中、大三种强度。
我们常用运动中的心率或呼吸来判断运动强度。例如,运动时心率达到自身最大心率的64%~76%为中等强度,低于64%则为小强度,高于76%则为大强度。
运动量
运动量是指锻炼时间或次数的累积,主要包括每周锻炼的频率、每次锻炼的时间等。
SPORTS
02
适量运动的好处
科学运动显然是促进整体健康的有效手段。通过适量的运动,我们不仅可以维持身体健康,还能够提升心理健康,增强记忆力,降低患病风险,并延缓身体的自然衰老过程。
增强心肺功能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能提高心肺效率,增加心脏泵血量,降低静息心率。
促进体重管理
运动通过燃烧卡路里帮助控制体重,对抗肥胖,减少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
增强骨骼和肌肉
重量训练等抗阻运动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和肌肉力量,预防骨质疏松症。
慢性病预防
定期进行科学运动可以显著降低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
改善学习记忆力
运动通过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和增加神经生长因子的分泌,有助于提高认知功能,包括学习和记忆能力。
降低癌症发生率
研究表明,定期运动可以降低某些类型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的发生率。
改善精神状态
运动促进体内内啡肽的释放,有效提升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延缓衰老
科学运动可以促进细胞更新,减缓衰老过程,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
SPORTS
03
WHO标准和健康中国行动指南
儿童和青少年
每天至少60分钟的中等到高强度的运动,包括肌肉和骨骼强化活动。
成年人
每周至少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以及两次以上的肌肉强化活动以增加肌肉力量。
老年人
在能力范围内进行成年人相同量的运动,并加入平衡性和灵活性训练,以预防跌倒和提高身体功能。
SPORTS
04
不同人群如何科学运动
正常成年人
多样化运动:结合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练习和平衡训练。
循序渐进:根据个人体能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肥胖人群
低强度起步:选择体验感好易于坚持的运动,如快走,逐渐过渡到中等强度运动;避免各类高冲击和高强度运动引起膝关节磨损造成不可逆损伤,如跑步、跳绳等。
结合饮食管理:运动与健康饮食相结合,以实现有效的体重控制。
慢性病患者
咨询医生:开始任何运动计划前应咨询医生,最好与亲友相约一起运动,以防运动期间出现不适,确保运动方案的安全性。
监控身体反应:注意任何不适,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SPORTS
05
科学运动的注意事项
热身和拉伸
运动前进行热身,运动后进行拉伸,以预防运动伤害。
保持水分
运动过程中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适当装备
穿着适合的运动鞋和服装,保护脚部和减少受伤风险。
避免过度训练
过度训练会增加受伤风险,确保有足够的恢复时间。
科学运动不仅是追求健康身体的手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遵循上述建议,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适的运动计划,享受运动带来的益处。
本文转载于广元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