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体学生,形成以体育课为“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加强公共体育课程内涵建设
1.施行“学分制”教学,优化课程体系。体育课程贯穿一至三年级,一年级开设体育基础课,4学分;二年级开设体育选项课,3学分;三年级第五学期开设任选课,1学分。三年体育教学总课时达112学时、8学分。并明确规定体育课学分不满7学分者不能毕业。初步形成以体育基础课和体育选项课为核心,学生早操早锻炼、阳光体育、学生体育单项协会、体育运动队训练、各项体育竞赛等为支撑,以及体育文化素质选修课(6门)、体育文化素质讲座(8个)为补充的课程体系(见图1)。其中体育保健课、渗透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贯穿于体育基础课和体育选项课教学之中。《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是对公共体育课程结构进行调整的依据。
2.课程建设效果明显、特色鲜明。近三年学生的体育成绩优良率达到80%以上。对大二年级学生开设了体育选项课,按学生的兴趣自由选择,以身体接触、对抗较激烈、运动量大、运动技术比较突出的篮球、足球、健美操、武术、跆拳道等15个项目为主,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注重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掌握一定的体育保健理论,有90%以上的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目前二年级的选项课已朝着多项、多类别的方向发展。
3.根据高职教学特点和学校实际,在广泛听取校内外专家、学者和本校教师意见的基础上,2007年以来先后两次修订了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主要针对太极拳进入课堂,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探索。为使公共体育课教学规范化、统一化和科学化,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我校教师主编4部教材,不仅在校内使用,同时还在其他高职院校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图1 体育课程体系图
4.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运行。制(修)订了52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有效地保证了体育教学过程的规范和有序化,保证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近三年来,学生评价较高,体育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平均分总体超过学校平均分。 5.以人为本,满足学生需求。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二年级体育选项课的教学以特长教学和兴趣教学为主线,注重因材施教和能力培养,突出实用性和终身性。体育选项课实行“半开放”教学改革,即按照院系统一时间学生自选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教师,在校期间每位学生学习1-2个项目,为终身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校已开设有15个项目的体育选项课。 6.开设体育保健课。为少数身体异常和患有慢性疾病及病后恢复期的学生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保健课。体育保健课成绩网上单独录入。 7.坚持早操早锻炼。学校长期坚持早操早锻炼,规定一、二年级学生必须集体做广播操,广播操以院系班级为单位,实行定时、定点、定人。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缺操3次及以上的学生体育课成绩按不及格处理,以此督促学生参与早操早锻炼。 8.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2011年制定实施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分班、分批次、定人、定时间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评先和奖学金评选,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总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理。